外媒疯传中国考虑推出人民币稳定币?是为了和

2025-08-26

  近期,全球金融界被稳定币的讨论声浪所淹没,这场热潮的催化剂源自美国政坛。特朗普政府出台的天才方案不仅为稳定币的监管奠定了清晰的框架,更出乎意料地为全球稳定币的发展开启了政策窗口。

  在此背景下,包括中国香港和欧盟在内的多个经济体已迅速加速立法进程,力图在这场数字货币的竞赛中抢占先机。而路透社披露的中国即将审批准人民币稳定币的路线消息,无疑为这场博弈增添了新的变数,令全球瞩目。

  要深入理解这场金融变革的深远意义,我们必须先厘清稳定币的核心逻辑。简而言之,稳定币是一种与法定货币保持价格锚定的加密货币,其价值的稳定性依赖于发行方所持有的等值储备资产。以全球最大的稳定币USDT为例,其发行方Tether公司每发行一枚USDT,便需在银行账户中储备1美元或等值的低风险资产。

  这种设计巧妙地融合了加密货币的交易效率与法币的价值稳定性,使其成为跨境支付领域名副其实的“超级通道”。相较于传统电汇动辄耗时数天并伴随高昂手续费,通过USDT结算能够实现秒级到账,费用更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。这种技术上的显著优势,正在深刻地重塑着国际货币格局。

  当全球市场形成“稳定币即美元”的普遍共识时,美元在全球支付和投融资领域的地位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,这与美国维持其货币霸权的战略目标高度契合。

  面对这一局面,中国推出人民币稳定币的设想自然引发了广泛关注。然而,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,人民币稳定币与中国已推出的数字人民币(e-CNY)之间存在本质的区别。前者是由符合资质的商业机构发行,以企业信用为背书的市场化货币;后者则是由中央银行直接发行,以国家信用为支撑的主权数字货币。两者在信用基础上的根本差异,决定了它们并非相互替代的关系,这也是即便已有数字人民币,仍需建立人民币稳定币的原因之一。

  我对此持有不同看法。货币国际化的核心在于市场接受度,而非其技术呈现形式。正如在中国国内交易中,商家接受人民币的本质是认可其法定货币地位,而非纠结于使用的是现金、银行卡还是移动支付。同理,要让全球贸易商选择人民币结算,关键在于建立对人民币价值的信任,这背后需要外汇管制改革、金融市场开放等深层次的制度建设。

  稳定币与数字人民币作为支付工具,其价值体现在降低交易成本、提升使用便利性,但它们无法替代货币本身可信度的建设。

  当前,全球稳定币市场已呈现出双轨并行的格局:以USDT、USDC为代表的美元稳定币占据主导地位,而欧元、日元等货币的稳定币也在加速布局。中国若选择此时入局,需要在战略上把握两个关键点。

  其一,应立足香港等离岸市场进行试点,充分依托其国际化的金融基础设施和监管经验,构建监管沙盒下的创新环境。其二,必须明确稳定币与数字人民币的定位差异,避免造成内部竞争。

  值得关注的是,日本近期已启动日元稳定币的立法程序,欧盟也在积极酝酿相关监管框架。这场全球竞赛的本质,在于争夺数字时代货币规则的制定权。

  中国若能在确保金融安全的前提下,通过技术路径创新拓展人民币的应用场景,或许能为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提供新的选项。但这一过程注定充满挑战:既要平衡好监管与创新的关系,又要应对美元稳定币的先发优势,更需要持续推进金融市场改革,以夯实人民币国际化的根基。

  (以上为个人观点,欢迎关注、点赞,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!)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上一篇:波场TRON 创始人孙宇晨亮相日本WebX 2025:稳定币引
下一篇:深入解析:2025年用户最信赖的十大加密交易所